2020年春季,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云南旅游遭受巨大冲击,为阻隔疫情传播,云南旅游全面断流,旅游产业停摆,旅游经济呈断崖式下跌,损失惨重。不过,随着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压抑性消费的释放,旅游经济开始逐渐复苏,在这一关键性的时刻,云南旅游需迅速适应疫情后旅游消费的变化,围绕客户需求,提升云南旅游业复苏能力,推动云南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实现逆风飞翔。
一、疫情后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变化
1、安全成为主要的旅游诉求
经历疫情后,旅游消费者的安全需求日益凸显,在各大旅游平台咨询问题中,安全成为关键词,游客对〝旅游出行安全保障〞、〝旅游目的地防疫措施〞、〝景区安全措施〞等问题的咨询频率首次超过了对〝旅游活动项目〞、〝旅游餐饮〞等问题的咨询频率,成为旅游消费者最关心的出行问题之一。
图1:疫情过后刺激旅游消费的措施
数据来源: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大数据联合实验室
如上图所示,根据国家旅游研究院和携程大数据实验室联合进行的《疫情后国人旅游意愿调查》数据结果来看,旅游企业的安全保障措施是旅游消费者认为的最有效刺激消费者在疫情后旅游的措施。同时,在该项调查中有74%的旅游消费者有意愿购买旅游意外险,游客对旅游安全类产品的选择意愿大大提高。由此可见,在疫情过后,旅游消费者对于安全的需求大幅度提升,成为旅游过程中的主要诉求之一。
2、旅游产品将向休闲康养型、家庭型转变
疫情过后,大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人们对健康的关注越来越高,这也影响着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选择。根据携程大数据研究院数据显示,疫情过后30%的旅游消费者的出行目的是休闲、度假,24%的旅游消费者出行目的是观光。休闲、健康、养生类旅游产品对旅游消费者的吸引力增强,在旅游消费平台上,温泉、森林公园等休闲健康类景区门票销量也直线上升。同样的,在疫情中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也更重视家庭关系的维系,在旅游出行意愿调查中,42%的旅游者希望与家人一起出行,家庭型、亲子型旅游产品在未来将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3、国内中短途旅游成为消费者的首选方式
目前,国内疫情已得到控制,但境外仍然处于疫情发展期,因此,90%的旅游消费者选择国内游。根据《疫情后国人旅游意愿调查》数据显示(如图2):43%的旅游消费者青睐国内中短途旅游,在旅游方式的选择中占比最高,成为疫情后旅游消费者主要选择的旅游方式。〝五一〞小长假期间,在旅游销售平台中〝周边游〞销量的大幅度提升;云南旅游大部分来自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云南各地农家乐恢复旅游接待等事例也印证了国内中短途成为旅游消费者主要的旅游方式这一趋势。
图2:疫情后国人旅游方式选择
数据来源: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大数据联合实验室
4、旅游消费者对旅游智能化应用的使用频率增强
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对旅游产业的影响已经不言而喻,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又将人们对智能化应用的普及推向了新的高潮。在疫情期间,使用网络智能化应用的用户增多,对智能化应用的需求提高,智能化应用的使用频率加大,旅游消费者在整个旅游的全过程中对旅游智能化应用的依赖程度也明显增高。〝五一〞长假期间,使用云南游APP的用户增长幅度大,在订票、导览、餐饮、住宿等各环节旅游消费者对智能化应用的使用程度也明显加深。同时,云南〝一步手机游云南〞的项目推出的〝云旅游〞也从无人问津到有了较高的点击率,在未来的旅游发展中,智能化应用将深入旅游产业的各个环节。
二、紧扣需求,提升云南旅游复苏力
云南旅游虽然受到疫情的重创,但是在对旅游消费者的调查中仍成为国内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这意味着云南旅游复苏是具备一定条件的。若能围绕疫情后游客需求的变化,实现产业的升级转型,提升旅游复苏能力,定能在危机中抓住机遇,实现高质量旅游产业发展。
1、紧扣〝安全〞,提升云南旅游安全服务能力
云南作为传统旅游大省对旅游安全非常重视,安全制度和安全保障措施完备,但从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中可以看出(安全)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保健因素,而成为了刺激旅游的重要因素。疫情过后,旅游消费者对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云南旅游安全也应从保障性措施向安全服务进行转变,重点突出(服务)。首先,应建立智慧安全服务系统,根据游客的旅游路线主动进行安全预警,引导游客错峰出行,规划安全旅游线路、推荐安全旅游企业等;其次,加强旅游目的地安全管理,制定短周期安全督查机制,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服务培训,实行旅游地安全等级评估,公开旅游地安全评估信息等;最后,建立游客安全实时反馈机制,迅速响应游客安全需求,解决旅游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通过常态化、精细化的安全服务实现旅游全过程安全保障,提升游客的安全服务体验感,增强游客对云南旅游安全的信任感。
2、紧扣〝康养〞,打造具有云南特色的全域旅游
疫情后时代,大健康的理念已经深植人心,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的旅游目的已逐渐成为主旋律,云南拥有绚丽的山水、适宜的气候条件、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等旅游资源,具备发展休闲、健康、绿色、生态旅游产品的条件,各旅游目的地可结合当地温泉、湖泊、森林等资源规划开发〝旅游加康养〞的旅游产品,并结合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文化打造〝旅游加少数民族文化〞的人文旅游产品,弥补康养类旅游产品的市场同质化问题,同时结合当地旅游产品特色,加强旅游目的地的交通、餐饮、卫生、娱乐等基础性建设,形成〝旅游经济加社群经济〞的旅游经济模式。围绕消费者需求变化,抓住大健康的生活方式机遇,整合旅游资源,深入文旅融合,调整产品结构,打造具有云南特色的〝旅游加康养加少数民族文化加社群经济〞的全域旅游新生态。
3、紧扣〝中短途〞,培养云南乡村旅游竞争力
受到境外疫情发展影响,在旅游业复苏期间国内中短途旅游成为消费者主要的旅游方式。围绕〝中短途〞,云南乡村旅游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离城市不远,适合自驾游、自由行及全家出游,独有的宁静、安逸的特点对疫情后急于完成疫情期间积压的工作、学习任务的游客来说具有较强吸引力。〝五一〞小长假期间,云南乡村旅游的复苏快于大理、丽江等知名的旅游胜地,虽然云南乡村旅游的复苏速度较快,但要持续地保持旅游活力,还需进一步提升其市场竞争力。首先,政府应加强指导管理,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云南乡村旅游大多属于自主开发,缺乏专业的旅游规划,不利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应帮助建立专业规划团队,建立旅游市场管理机制,制定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避免环境污染、恶性竞争等潜在危险,达成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围绕乡村优势和资源,打造特色旅游项目。云南乡村旅游除少数民族特色独特的乡村外,其余旅游地产品同质化程度高,〝山寨〞现象严重,规模效应不突出,例如云南嵩明拥有丰富的花卉资源,但各乡之间的旅游环境相似、旅游项目重叠,使得资源优势得不到有效的利用,造成旅游消费者的审美疲劳。因此,要提升云南乡村旅游的竞争力,最重要的是形成当地独特的竞争优势;最后,加强基础设置的建设。完善乡村交通系统,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使云南乡村旅游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云南乡村旅游竞争力的提升将提高云南国内中短途旅游的竞争力。
4、紧扣〝智能化〞,推进智慧旅游建设
智慧旅游是云南旅游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自一部手机〝游云南〞项目开展以来,云南持续地推进着智慧旅游的发展。疫情过后,旅游消费者对智能化应用的依赖加强,这也为云南的智慧旅游发展带来了机遇。紧扣智能化,应加强〝游云南APP〞的开发深度,提高服务性和便利性,形成智能化产业服务链,使游客在旅游的全过程中都能通过智能化应用获得高质量的旅游服务;促进线上线下旅游产品的整合,对产品进行细分和定位,避免线上线下形成不良竞争态势;加大〝云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推广,拓宽旅游方式,打造云南旅游品牌;提升大数据的分析与应用能力,使云南旅游服务更精细化、个性化,用高质量的智慧旅游提升云南旅游的复苏能力。
新冠性肺炎疫情对云南旅游来说无疑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危机,但是只要能紧扣消费者需求,迅速适应变化,提升经济复苏能力,云南旅游业一定会再次迎来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