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4月11日“重点建设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合理性论证会”精神,切实推动专业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4月15日中午12:30,教务处组织开展经济与管理学院开展专业合理性论证会议,执行董事姬其佐、副校长马晓红,教务处处长潘明波、副处长郭志碧莅临指导,全院教师悉数到场。会上,审计系主任侯丹、会计系副主任赵姗姗分别结合雇主扫描数据,对人才培养目标与区域经济发展适配性、课程体系与职业能力契合度依次进行了汇报。

院长刘明玺表示,学院严格贯彻“全员参与、全过程推进”要求,通过前期雇主扫描、毕业生跟踪分析、行业需求调研等形式,形成多维度的论证支撑材料。全院教师践行全员参与、协作创新的改革理念,锚定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掀起了一场立足行业需求、深挖专业内涵的“专业革新”行动。


执行董事姬其佐强调:“专业建设改革工作不仅解决的是学校百年发展问题,也是解决老师们未来发展的问题。必须秉持全员参与的原则,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投身于这项工作,共同参与专业改革全过程;要把专业合理性论证工作作为一次全员参与的专业教学研讨活动,要把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改革做深、做实,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推动专业改革向纵深发展,切实提升专业建设质量,打造强势专业。”特别要求对标云南财经大学等标杆院校,量化分析C类与B类院校的专业建设差距。
副校长马晓红指出现有模块化分析缺乏整体性,反对简单设置考公考编分流方向,认为现有人才的国际型、复合型培养目标与PEST分析结论存在逻辑断裂,需结合就业市场实证数据进行定位校准。强调对标用人单位需求时,应甄别学生职业能力与岗位要求的差距,避免将问题简单归因于课程短板。
教务处长潘明波建议大一大二植入公务员考试通识课模块,将英语四六级考核要求纳入核心能力标准;针对性分析专业对口率相对不高的主因,分层培养与技术赋能,制定差异化的专科、本科、硕士培养标准。郭志碧副处长建议量化解析云南财经大学审计学优势要素,重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路径,建议会计职业道德课采用嵌入式教学。
云南工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此次会议的召开,是学校全面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激发基层教学组织活力的生动缩影。全院教师以高度的行动自觉,将“人人都是改革主体”的理念落到实处,为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一流本科专业体系注入强劲动能,也为学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提供了坚实的专业支撑与人才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