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精准对接行业需求,科学评估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毕业生能力与素质,云南工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于2025年8月组织专业负责人及相关教师,深入走访了云南高山药业有限公司、云南晟笠国际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等用人单位,开展毕业生就业情况专项调研。

聚焦能力与素质,精准调研促提升
此次调研,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孙艳聃、专业负责人及骨干教师深入用人单位一线,与企业负责人、人力资源部门及毕业生代表进行面对面交流。调研聚焦毕业生的通用能力、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及任职表现,通过实地走访、线上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系统收集用人单位对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反馈意见。
在云南高山药业有限公司,调研团队了解到,该公司对毕业生曾亚欣的实践动手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能够快速适应岗位需求,展现出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职业素养。公司总经理指出,除了专业技能外,社交能力、营销思维、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文案写作能力也是企业重点关注的方面。同时,公司建议学校在课程设置中增加更多前沿知识,特别是财务报表分析、市场洞察力等方面的培养。
在云南晟笠国际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调研团队与公司管理层及毕业生潘益新进行了深入交流。公司总经理建议学校在课程体系中加入外贸会计、小语种能力以及国际贸易课程,强调市场思维和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公司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上手速度表示认可,认为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适应财务辅助岗位的工作需求。
汇聚校企智慧,共促人才成长
在调研过程中,用人单位对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毕业生的通用能力给予了积极评价,尤其认可他们在学习能力与沟通表达能力方面的出色表现。云南高山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指出,实践动手能力、社交能力以及职业素养是企业极为看重的素质,这些能力对于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云南晟笠国际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强调,随着国际贸易的持续发展,外贸会计能力和小语种能力的需求不断增长。因此,企业建议学校在课程设置中适当增加相关课程,以更好地满足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竞争力。
在与毕业生的交流中,调研团队了解到,毕业生普遍认为在校期间所学的职业素养知识和财务报表课程知识较为基础,实际工作中需要更多前沿知识更新。曾亚欣同学表示,学校的专业实践环节为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潘益新同学则反馈,公司活动丰富,企业指导老师耐心,工作体验良好,但在实际工作中,英语水平和国际贸易知识的应用需求较高,建议学校增加相关课程设置。

以需求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通过此次调研,云南工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进一步明确了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重点。副院长孙艳聃表示:“我们将根据企业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调整,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强化学生在营销思维、计算机应用、文案写作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同时,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共同开发教学案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推动‘专业教学-职业发展’双向融合。”
学院将持续深化“调研—诊断—改进”闭环机制,定期开展用人单位走访调研活动,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和企业需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学院将进一步提升人才供给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配度,为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赋能。
此次用人单位走访调研活动,不仅为云南工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也为学院与用人单位之间搭建了良好的沟通桥梁,进一步推动了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学院将继续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
